国内自主品牌的一卡通车型布局
在国产汽车阵营中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三大品牌率先实现车载一卡通系统(VICS)的规模化应用。比亚迪汉EV搭载的DiLink4.0系统深度整合ETC(电子不停车收费)与市政交通卡功能,用户可通过车载屏幕直接完成高速公路通行费与停车场费用的扣缴。吉利星越L则创新采用UWB(超宽带无线通信)技术,实现车辆与智能充电桩的无感支付对接。长安UNI系列车型更将交通卡功能扩展至车载购物场景,在指定品牌便利店可进行快捷支付。
合资品牌智能交通卡技术对比
德系品牌中,大众ID.系列通过MIB3车载系统集成DSRC(专用短程通信)模块,在北上广深等21个城市支持市政交通卡充值使用。日系代表丰田凯美瑞双擎版采用改良型eTC2.0系统,其支付范围已覆盖全国85%的高速公路收费站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系品牌特斯拉ModelY最新OTA升级后,车载系统新增了交通卡虚拟钱包功能,通过V2X(车路协同)技术实现路侧设备的自动扣费。
豪华品牌车载支付系统演进
奔驰最新MBUX系统整合了符合ISO7816标准的双界面智能卡,支持同时绑定5张不同城市的交通卡。宝马iX车型创新采用eSIM卡技术,将车辆识别与支付功能合二为一,在接入C-V2X(蜂窝车联网)网络时可自动切换属地化支付协议。奥迪e-tronGT则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支付体系,其交通卡账户具备跨城结算与实时汇率转换功能。
新能源汽车专属一卡通方案
针对新能源车型的特殊需求,小鹏P7搭载的XmartOS2.0系统开发了智能充电卡功能,整合全国32家充电运营商支付接口。蔚来ES6的NOMI系统创新应用RFID(射频识别)技术,在换电站可实现车辆身份识别与费用结算的同步完成。理想L9则通过车载5G模块直连银联系统,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享受即停即付的快捷服务。
车载一卡通技术实现原理
现代车载支付系统的核心在于SE(安全元件)芯片的集成,该芯片符合GP(全球平台)认证标准,可存储多张虚拟交通卡密钥。车辆通过TBOX(远程信息处理器)与云端支付平台建立安全连接,采用国密SM4算法进行数据加密传输。部分高端车型还配备NFC近场通信模块,支持手机交通卡与车载系统的双向数据同步。
从自主品牌到豪华阵营,车载一卡通技术已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。消费者在选择时应重点关注系统兼容性(是否支持属地化交通卡)、支付场景覆盖率(高速公路/停车场/充电站)以及安全认证等级(是否具备银联/央行认证)。未来随着V2X技术的普及,车载支付系统将向无感化、智能化方向持续演进,为智慧出行创造更多可能性。